還有不到10天時間,5月就將結束。對于二季度乃至上半年,5月份都是至關重要的承上啟下。一方面,5月份抓住了、抓好了——二季度就有了把握,就能保證整個上半年的目標進度、任務完成——為保持良好市場狀態贏得調控主動,為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創造有利條件,進而為全年經濟運行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奠定良好基礎。
另一方面,確保上半年時間過半、任務過半——「雙過半」——是當前最為重要的階段目標、中心工作,不僅5月份的運行調控要服從于、服務于這個目標,同時考慮到5月份在時間、節奏上具備調控的空間、彈性,有必要根據市場狀態、結合目標進度抓緊時間、抓住機會做提前量、前瞻性的優化提升,進一步鞏固穩的基礎和進的勢頭。
從1-4月份的目標進度看,有基礎。今年以來,立足積極有效的跨周期調節,抓早抓好元春旺季市場銷售、客戶服務,精準精細實施運行調控,前4個月產銷整體協調平衡,產品結構穩步提升,重點品牌穩健成長,運行質量持續提升,主要經濟運行指標符合年初預期、達到目標進度,特別是3月份以來,積極地克服外部壓力,優化投放策略,抓緊狀態修復。
從5月份當月的情況看,還有壓力。盡管行業指標還不錯,日均銷量也維持在比較穩定的水平,但消費活力不足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只要工作日一有出入,就迅速還原到銷量增減變化上來,而結構提升的壓力仍然不小,增長乏力只是外部表現,不僅狀態修復的過程、難度超出預期,而且提振狀態的質量、效果遠低于預期。
目前來看,高端市場、高端品牌的增長壓力、狀態壓力、市場壓力還是非常大,一邊是比大盤更嚴重的狀態修復過程拉長,另一邊是以量換價、以價促量進入到臨界點,不僅調控難度增大、效果減弱,增長壓力又反過來影響并加重調控難度。此外,大量高端新品投放之后,還沒有很好地轉化為需求牽引、增量激發,反而形成了賽道擁擠、資源分散。
考慮到外部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尤其消費復蘇低于預期、消費分化超出預期,截止目前所實現的目標進度、狀態表現,來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更重要的是,能夠實現「雙過半」,已然不易,要對外部變化和壓力有更加清醒的認識,保持更加清醒的頭腦,既要避免和防止麻痹大意,更要做面對更大困難的更充分準備。
也正因為此,要確?!鸽p過半」,還要實現高質量的「雙過半」。
第一,目標要務實。對于經濟運行——在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基礎上——總的要求是保持經濟運行與宏觀經濟的匹配度,穩定對宏觀經濟的貢獻度,與消費水平相適應,這就要求我們不要急躁冒進、貪高求快,用不著目標分解層層加碼,核心在支撐目標實現的基礎和狀態,匹配度越高,貢獻度越穩,適應度越好,越可持續。
第二,節奏要合理。之所以將5月份看得很重,很關鍵的一點,就是爭取運行調控的主動,不能到6月份來大的動作,導致忽快忽慢、忽高忽低,慢的時候使勁壓,快的時候一刀切,去年年末卓有成效且有條不紊的跨周期調節,既為今年的「開門紅」創造了條件,也積累了成熟的調控經驗,也就是不斷提升運行調控的針對性、預見性、系統性。
第三,狀態要可持續。對于狀態的重視,已經形成充分的行動自覺,也從根本上支撐起好的額狀態,現在要解決的是,一是對市場狀態有科學研判、清醒頭腦;二是對狀態提振的壓力和難度要有充分準備;三是在投放建設之外,要有提振狀態的新的思路、方法和工具,要在調動需求上下更大功夫,以需求活力來支撐狀態可持續。
第四,結構要涵養活力。在結構提升的三種風險中,我和朋友們討論了結構提升所面臨的壓力風險和提升提升的短板弱項,其核心是克服手段單一、路徑依賴,防止急功近利、拔苗助長,涵養結構活力的根本在于維護好品牌的價值感、鮮活感,同時還要努力用新技術、新產品、新風格來滿足需求、適應需求、引領需求。
歸納起來,就是進一步提高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協調性、可持續性。
穩定性是基礎。在推進行業現代化建設的頂層設計中,「穩定貢獻」被擺在了極其關鍵、非常突出的位置,這既體現了行業的大局意識、擔當精神,也對保持經濟平穩運行——也就是經濟運行的穩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之前保持了較長時間的穩定性,但并不意味著持續穩、一直穩,面對新情況、新變化,跑得快不是本事,跑得遠才是水平。
協調性的關鍵,既看與宏觀經濟相匹配,與消費水平相適應,也要看不同區域、不同市場、不同品牌的協調發展,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協調性主要體現在供需平衡,也就是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更加尊重市場需求,更大力度滿足需求、服務需求,最大程度穩定剛需基本盤,最大限度調動結構活力。
可持續性,從「總量控制、稍緊平衡」到「十六字」調控方針,既看當期的「增速合理」,不只是在快的時候能夠平穩地減速,更看不夠快的時候能夠快起來;更看長遠的「貴在持續」,對市場需求來不得半點挑肥揀瘦,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是,既要防止消費者被新的消費興趣卷走,又要將消費意愿、消費結構、消費習慣持續不斷地鞏固下去。
所有的一切,最終要看5月份過后,市場狀態——尤其高端市場、高端煙——能不能有更積極的提振,「雙過半」最終離不開、體現為好狀態。